一位資深企業界人士的擔心,應該也是台灣是否仍將科技產業放在第一的策略考量了!
台灣這幾年進行一項影響非常深遠的教育改革,但反而是絕大多數人都不太在意!原因有兩個:一是,教育改革已經被污名化,很多有識者不願意再為此發聲。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,這次的這一個改革是以大學入學為名,雖是大事修改所有高中生的學習,但名義上,只是改變大學入學方式,當入學方式改得將大多數人都搞不清楚時,只有應屆的父母親會跳腳。但這群父母親的人數太少了,根本無法產生力量。沒有可用民氣,當權者就能為所欲為,那就是現在假「教育改革」知名,對高中教育大事改造的大學入學。
這次的入學改革,滿足了快樂學習,不必紮根基礎,不必嚴格考驗的考試,人人可以升學的多方目的。對一般人,一般家長可能看起來非常好。但是,對需要全球辛苦爭取競爭力的科技企業界,以及不少隱形價值創造的製造業而言,卻是非常嚴重的警訊!高中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、數學基礎不足,未來在專業路上,人才培育困難重重,企業用人絕對是嚴重挑戰。
當然,如果台灣要藉此轉型,放棄科技產業(或至少不在把科技產業當成國家重點),而把服務業等企業當成國家未來方向,也無不可。只是屆時,如何填補總體產值,繼續讓台灣人民仍有富足的生活,畢竟,目前全國生產總額(特別是國際貿易所得)絕大比例是來自製造生產企業,這個空缺由誰來填補?人才培育是國家整體人才生態,茲事體大,但因為問題太大,眼前又看不到任何危機,也許就者樣錯失了改正的機會了!期待蔡董之言,能引起一些有心關心台灣長期未來人士的關注!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fe/202107230137.aspx